陕服主页

评建办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Center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

2020-11-06  点击:[]

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

教育部教材局党支部书记、局长 田慧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6个教师节发表重要寄语,对广大教师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对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教材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落实好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发挥教材育人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好方向,坚持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铸魂工程。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首要任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到课程教材中。全面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夯实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党委职责,牢牢把握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育读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有机融入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材。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全员全系统全覆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制出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推进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加快构建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持续深化重大主题教育,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抓好管理,全面落实教材建设的各项制度。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落实好国家事权,必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关键是落实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中小学教材、职业院校教材、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和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落实好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以管促建,规范管理。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责,推进分工落实,守好主阵地、确保高质量。提高编写门槛,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单位组织编写,支持政治强、业务精、品德优、学风正的优秀人才编写高质量教材。加强政治把关,实现全过程管理,做到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擦亮教材建设的鲜明底色。强化教材选用,进一步做好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工作,引导支持学校选用高质量教材,通过优秀教材引导学生立德成才,坚定四个自信

编好教材,持续推出大中小学优秀教材。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根本在于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优秀教材。要突出思想性、体现时代性,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新要求,打造一流教材。中小学要进一步做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增强教材育人功能。职业教育教材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及时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高等学校教材要提升整体质量、打造经典力作,制定实施《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推进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适应新形势,打造一批反映世界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教材。

做好保障,形成新时代教材建设合力。教材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系统工程,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基础在于健全教材建设的保障体系,确保教材建设后继有人,事业长青。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材建设队伍,健全任课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建立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教材编审人才培养,强化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推动相关单位将教材编审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作为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依据。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龙头,通过设立重点课题,建设专业期刊、专题网站等方式,构建高水平课程教材建设平台。研制相关专业教材编写指南,建立专题资源库,整合优化支撑教材编写的配套资源。落实教材奖励制度,组织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励工作,总结展示重大成就,推出一大批精品教材和先进典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创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新局面。

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吴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充满了对广大教师的特殊厚爱,体现了对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饱含了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为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根本遵循。学习领会寄语精神,要深刻把握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新肯定。对于广大教师在抗击疫情、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中的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上半年,教育部准确研判、果断决策,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一场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百万高校教师倾情投入,千万大学生受益,体现了对学生的大爱。此次在线教学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促进了高等教育领域学习方式大变革。总书记的点赞进一步增强了高等教育战线做好复学工作的信心和干事创业的斗志。要及时总结经验,把新鲜感转化为新常态,利用信息技术更新理念、变革模式,打一场学习革命之战。

二是新期许。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首次对广大教师提出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的希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十四五即将开局,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广大教师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时代要求和总书记殷切希望,必须扛起光荣使命,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拥抱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新要求。今年秋季学期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师生健康安全高度重视,对复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全面、正常、安全是做好高校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指标,要做到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的课程安排、正常的课堂学习、正常的校园生活,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必须在上半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全局,把控住风险,做到有预案不乱、有准备不慌,坚持一手抓安全防疫,一手抓教育教学,构建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

高教司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要求,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以全面推进四新建设为工作主线,抓教师、促教学,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第一,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落实好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视频会议精神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教学名师、示范中心,在全国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联合用药、精准滴灌,把课堂变成思政与专业无缝衔接的金课,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引导各门专业课教师探准课程中真善美思政教育资源,深度挖掘生动有效的育人元素,特别是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全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夯实教师发展基础。研究制定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意见,推动高校恢复设立或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实现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引导高校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打造追求卓越教学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推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

第三,全面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面对新阶段、新变化、新形势,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在大规模在线教学成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推进教育观念革命、课堂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将于12月份举办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发布《世界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成立世界慕课联盟,充分利用大规模在线教学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建设方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贡献中国在线教学的经验与智慧,把大会办成世界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形态发生重大改变的标志会议,推动实现变轨超车。

全力筑牢高校教师理想信念压舱石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魏士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不断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政治责任。思想政治工作司将在教育部党组统筹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教师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一是在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上更加坚定。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精心抓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订出台后的学习贯彻工作,健全完善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行动,组织开展专项约谈专项巡查专项评估,确保有关任务圆满收官。对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主要职责、运行机制等提出规范化要求,推动高校党组织切实担负好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培养培训、实践锻炼、师德师风建设等政治责任。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将有关标准融入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人才项目评价等工作中,为高校教师坚持四个统一,履行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光荣职责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支撑。

二是在忠诚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上更加坚决。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教师在学史明理、知史砺行、明史布道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组织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共同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分站接龙竞答等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切实增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指导高校深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塑造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等工作品牌,引导教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省、校、院系三级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育人功能。健全以最美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荣誉体系,积极培育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三是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校园稳定上更加坚韧。引导高校党组织持续构筑常态化疫情防控红色防火墙,抓紧抓细抓实全面复课各项工作,集中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做好疫后综合征研究应对,有效防范化解突出风险,师生思想、精神、情绪、心态稳定,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梳理总结高校党组织战示范微党课工作成果,建设高校党建疫情防控斗争教育素材库,引导教师深入践行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作出应有贡献。抓紧修订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压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发挥院系党组织在教材使用、教学管理中的政治把关作用,发挥党支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教师党员在团结凝聚师生、与错误思想作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教师安心从教、专心育人创造优良环境。

四是在提升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质量上更加坚实。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重点,组织高校各级党组织围绕迎接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以读党史、学理论、讲党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行动,以党员政治素质诊断、党组织政治功能诊断、学校政治生态诊断为主要内容的诊断行动,以政治建设制度化、两个维护具体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化、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行动,充分激发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初心使命。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第一批培育建设项目总结考核以及第二批过程指导工作,着力健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培育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推动教师党支部强化政治功能、把好教育教学第一道政治关。注重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留学归国教师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持续不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努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刘贵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6个教师节发表的重要寄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感情、对教育战线的特殊关怀、对教师队伍的特殊重视。社科司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重要寄语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精神结合起来,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努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这一重大思想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明确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持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依托周末理论大讲堂开展重要寄语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专题导学,摘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编《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教育卷)》等,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上来,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切实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大力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必须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专项工作,健全思政课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开展理论、实践、教学研修和到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单位研学,组织教学展示和优秀课程观摩,总结推广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等在线教育经验做法等,推动思政课教师按照八个统一要求,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按照六要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特别要提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能力,注重提升将四史教育、中国抗疫故事特别是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教育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能力,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打牢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三、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推动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在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加快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基础上,着力解决职业发展、待遇保障、评价激励等实际问题。针对评职称难问题,深入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推动高校完善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针对搞科研难问题,推动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繁荣计划中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持续支持相关研究。针对发论文难问题,新创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等思政课学术期刊,将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列入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指导相关刊物设立思政课改革创新专栏。要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把优秀高校思政课教师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总结推广有关省区市做法,推动各地各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加强优秀思政课教师表彰和宣传报道,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强化双师素质 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教育部职成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陈子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而且提出了多措并举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系列明确要求。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向全国广大教师寄语,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这对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关键看教师,教师素质关键看双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来源。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连续实施了两个周期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职教名师。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专任教师超过135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超过48万人,占比达35%:中职专任教师超过84万,双师型教师占比达32%;高职专任教师超过51万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0%。教育部职教所开展的全国职业院校教情调查显示,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表现出师德良好、首选职业比例高、学历匹配好、工作效能感和认同感较好等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是,随着专业的升级、课程的更新、生源的多样,对职业院校教师会不会教、能不能教好,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由于体制方面的天花板,职业院校师资总量依然不足,特别是高职扩招后需新增教师数万人,部分职业院校生师比不达标;由于收入分配的玻璃门,职业院校的绩效工资制度还不完善,职称制度改革有待深化;由于校企双向交流的旋转门还不顺畅,想招的人进不来,能进能出的双向流动机制还没有建立。同时,不少教师面临着知识更新难、技能实操弱等问题。有关调查也显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企业经历不足、职前准备不充分,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校归属感、工作获得感、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质增效、增值赋能的机遇期,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破解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和难点,切实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打造职业教育工匠之师

坚持培养培训两手抓。要优化布局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院校分专业领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到2023年,实现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实施好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师资培训,逐步探索出一条培养路径更加科学、培养层次逐步提升、培养机构更加多元的新路子。

发挥校企两个积极性。要扩大教师来源渠道,今后新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和企业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推动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实训提供支撑。

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完善以教书育人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发挥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第三方评价作用。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改革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职业培训、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并依法依规取得收入。

总之,要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加快由数量普及阶段转向内涵发展阶段的要求,全面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能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坚守教育初心使命 担当育人育才大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吕玉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对广大教师的重要寄语,既是殷切期望,更是政治要求,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振了士气、指明了方向。

一、寄语充分肯定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贡献。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我国基础教育从有学上上好学迈进,已整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特别是今年以来,他们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停课不停学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中小学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行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特别是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录制精品课程资源,向全国1.8亿中小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指导与服务,堪称史无前例、世无前例

在教育脱贫攻坚中,按照党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为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广大中小学教师针对学生辍学原因,采取精准化帮扶措施,一人一策,积极参与做好劝返复学有关工作,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9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20195月控辍保学台账建立时的60万人减少至22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由20万人实现动态清零。

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针对疫情期间学生长时间居家生活学习可能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干预和关爱帮扶指导。开学复课后,通过上好专题心理辅导课、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普遍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防止给学生造成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开学复课后的学习生活。

二、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小学教师肩负重要使命。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要解决好中小学教师配备问题。配齐配足中小学教师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要加大编制统筹使用力度,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既注重教育系统自身挖潜统筹,也注重行业间、地区间的统筹,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依照编制标准和配备要求,切实做好教师补充工作,建立健全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需求。

要解决好中小学教师能力问题。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要坚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教师专业精神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培养。要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使中小学教师更好胜任新时代教书育人使命。

要解决好中小学教师动力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要依法依规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结合实际抓紧出台教师优待办法,完善教师激励体系,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健全绩效工资激励、突出关心爱护激励,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三、把重要寄语精神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面对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寄语精神上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坚持正确育人方向。当前中小学生所处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定不移地抓好中小学统编三科教材使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使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重要原则,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构建平等面向每名学生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要积极应用国家级教学成果,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细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责任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任友群

今年9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视,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提供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自觉运用寄语精神,让思想的力量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出真招、见实效,推动党中央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要求落地见效,实实在在提升广大教师的获得感。

一是以综合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寄语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地各校要以更大力度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调动有关部门发挥作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改革教师评价机制。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幼教、义务教育教师、职教等各级各类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会同有关部门研制《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考核评价破五唯,注重将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考核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相结合。强化教师教育发展。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大力推动全体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做好国培计划等各层次培训项目,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减轻教师额外负担。2019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这项小改革起到大效用,我们要建立教师减负常态化机制,让教师静心从教,促进教育提质增效。

二是以政策倾斜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寄语高度肯定了广大教师在决战脱贫攻坚中作出的贡献,在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推进乡村振兴踏上新征程之际,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短板弱项,为广大乡村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政策保障。一抓统筹谋划。着眼全局,统筹推进,在师德师风、教师培养培训、职业发展、待遇保障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同时,打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支教帮扶计划等组合拳,综合施策,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抓定向发力。直面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等难点问题,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改革力度,探索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让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发挥作用。三抓人文关怀。要健全乡村教师、支教教师在职称评聘、荣誉表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心理辅导中心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真心为教师办好事、解难事,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是以新技术运用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寄语强调,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以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技术同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推动力,我们要乘势而上,通过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下一步,我们要总结经验,提炼模式,促进形成全国层面改革教师资源配置、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督导评价等方面的制度政策,使广大教师树立新技术是教育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正确科技观,进一步发挥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而不是取代教师的积极作用。

四是以待遇保障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寄语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明确要求,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提升职业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待遇要好。20209月底,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拖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等问题摸查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地方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到位。荣誉要强。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级表彰、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高标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如,今年起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氛围要浓。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不仅仅靠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实现,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希望全社会勠力同心,共同营造新时代尊师重教浓厚氛围。